安德烈米勒的突然发威和帕克的犯规麻烦让维奇在下半场更换了马刺队的首发阵容,他把吉诺比利作为下半场的首发控球后卫放在了场上。
吉诺比利在阿根廷队也是打控球后卫的,虽然吉诺比利的身体对抗能力也不算强,但是他在防守端有更多的防守策略,阿根廷人特有的狡猾让吉诺比利懂得如何去扬长避短。
但是让维奇没想到的是第二节大发神威的安德烈米勒下半场并没有首发登场,李瑞同样改变了火箭队的下半场首发阵容,他派上了:姚明、米尔萨普、马特巴恩斯、巴蒂尔、麦迪。
李瑞下半场摆上的这套阵容很是奇怪,没有一个纯正的控球后卫,唯一一个后卫麦迪还是打小前锋出身的,火箭队的场上球员全部都在两米以上,这套阵容比较符合帕特莱特提出的“未来篮球阵容”。
帕特莱利曾经提出过一个设想,他认为未来的篮球阵容将会是五个两米以上的全能型球员组成,每个人都能进攻、防守和组织,组成一个无所不能的集体。
火箭队的这套场上阵容每一个人都能投篮、防守、传球、抢篮板球,组织后卫的欠缺也可以通过麦迪的组织、姚明的策应来弥补,而且在大学里打组织前锋的巴蒂尔也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这套阵容并非没有短板,一个速度型的后卫就会对火箭队的防守提出极大的考验,所以李瑞也是先等到安德烈米勒把帕克打到板凳席上,才掏出了这套阵容。
为了摆出这套“无后卫阵容”,李瑞也是精心设计过了的,通过这些环环相扣的战术布置才把这套杀手锏给拿出来。
李瑞的这套杀手锏阵容确实效果很不错,火箭队的场上球员的身高优势很好的保护了禁区,让邓肯的单打成功率开始降低。
内线进攻的不利让马刺队开始把进攻的重点开始放到外线上,但是巴蒂尔和马特巴恩斯的锋线组合防守实力非凡,两大外线防守专家彻底限制住了马刺队的外线投射。
如果不是吉诺比利进了几个颇有难度的“神仙球”,火箭队的领先优势就不止六分了。
没有其他办法的维奇只能把帕克换上场,而看到维奇的调整,李瑞也转身把安德烈米勒派上场,替下马特巴恩斯。
李瑞本来也没指望这套奇葩阵容能给球队带来多大的优势,六分的优势已经足够,这么关键的比赛能有六分的优势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比赛已经完全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上半场足够的休息让李瑞早早的将姚明放在了场上,而有了充沛体力的姚明在防守端也表现格外的积极,虽然没能彻底遏制住邓肯,但对火箭队的禁区保护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姚明的带动下火箭队的防守也紧了起来,而马刺队更是将自己的团队防守这个看家本领拿了出来,双方的防守强度都在不断的升级。
防守的持续升级意味着身体对抗强度的不断增多,直接导致双方的进攻成功率一路走低,第四节比赛过去了十分钟的时间,两边的得分都没能超过八十分。
距离比赛结束还有一分二十秒,主场作战的马刺队以3分的微弱劣势落后着火箭队。
火箭队的球权,这个球的成功与否非常关键,到了关键时候,两边都很难把篮球放进篮筐里,一个球的差距显得非常重要,这个球打进,火箭队就是5分的优势,就立于不败之地,这个球没打进,马刺队搞不好就会把分差迫近甚至追平。
火箭队这场比赛坚决地贯彻了李瑞的指示,力争把每一个球打到内线去,火箭队的疯狂冲击让马刺队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奥博托身上背上了五次犯规,而邓肯同样背上了四次犯规。
面对马刺队这样的情况,火箭队自然是把球交给内线的姚明,姚明接球后,背身靠住奥博托直接发力强打,姚明很清楚虽然自己的体力一般,但是年纪更大一些的奥博托油箱的油肯定更是所剩无几,所以姚明这个球打得非常坚决且强硬,姚明的后背重重的撞在奥博托身上。
这如同姚明估计的那样,高强度全场比赛的内线搏杀让奥博托的体力已经快消失殆尽,面对姚明的背身单打,奥博托实在是没有什么体力去抵御了,被姚明顶得连连后退。
看到自己的内线搭档已经快顶不住了,一只脚踩在三秒区内、另一只脚在三秒区外的邓肯扫了一眼自己防守的米尔萨普,然后再看向了姚明,在内心盘算着如果自己冲上去包夹姚明的话,有多大的可能会直接让米尔萨普找到机会得分。
虽然西决开打以来,米尔萨普的表现一般,一直被邓肯压着打,但是米尔萨普也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坚韧性,无论是被邓肯连续单打得手,或者在进攻端受挫,米尔萨普总能继续积极的跑动、防守、抢篮板。
而且经过一个赛季的磨练,米尔萨普的中距离跳投已经非常稳定,邓肯也不敢放他去投中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