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乐文学>青春都市>梦里不知身是客之参商岁月 > 第六章 山雨欲来
    朝堂之上,急报:张献忠在谷城再次反叛,李自成从山中率数千人马杀出,将军罗岱被捉,左良玉丢盔弃甲而逃。

    早在流贼初露端倪之时,大家的眼光都放在了后金军动向方面,对于这些小小的流贼并未在意,可谁知现在他们的部队日益壮大,已经由原来的几百人,几千人转变到现在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现在是到了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朝堂之下议论纷纷,有斥责的,有悲叹的,有愤怒的,但独独没有人能提供皇帝想要的计策。崇祯早就看明白了,下面这黑压压的一片人不过是“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的虚伪儒生。

    其实没有才能也就罢了,只是这朝堂之上的大多数人,自私自利,满口仁义道德悲天悯人,演烈士,述衷肠,国库空虚成这样,这殿下的人背地里却个个肥肠满肚,闷声发财。崇祯心里冷笑,想到:“曾经的东林烈士,早就不复存在了,这些人不但没有理想,就连担当都丢了。”

    这时,杨嗣昌走了出来,只说了一句话:“臣愿领兵讨贼。”

    崇祯抬起了正在思索的脑袋,看了一眼杨嗣昌,殿下的这个人一直都和他站在一起,无论是在商议是否与清军议和的时候还是在无数个这样危及的时刻。

    其实,他是舍不得杨嗣昌前往前线的,如今,孙承宗死了,卢象昇死了,袁崇焕早在多年前也被自己处死了,前线的战士,熊文灿、祖大寿难堪大任,洪承畴守在关外,还能靠谁呢?左良玉?哼,一万大军全线溃败,怎么就他左良玉逃了出来呢?其心可疑。

    这朝堂只有一个杨大人了,如果他这一去回不来了呢?可是流贼猖狂,如果不及时止损,又恐将来后患无穷。

    一番艰难的思想斗争之后,崇祯开口说道:“便依卿所言,一概军需由朝廷负责,切不可逞强。那流贼张献忠,多次投降,又多次反叛,奸猾狡诈,其心可诛。镇抚并行的政策已经不能再用了。”

    这些年与流贼你来我往的斗争中,崇祯渐渐看清,本来有很多次机会,可以将他们杀尽,本来可以,却终究没有,如今任由贼人坐大,这是策略的失误,是朝廷的失误,他知道,如今的局势,自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可是他能如何呢?兵就这么多,杀贼需要时间,可是关外清军的马蹄没有给朝廷时间,若杀贼,则蛮族入侵,若挡蛮族,则贼人猖狂。

    殿下杨嗣昌又开口说道:“臣此去并无十足把握,朝中已无能调用的将领,唯有一个左良玉,如今也只能让他重新上战场了。还望陛下以局势为重。”

    又是左良玉,崇祯心里想着,此人心术不正,本是用不得了,只是如今,也只能这样了。只好点头同意了。

    杨嗣昌出征那天,崇祯亲自去给他送行,两人心下都明白,这一去,也许是永别。崇祯先开口说道:“你我君臣一场,这些年,多亏了有你的扶持,朕都记在心里,这一去,定要将流贼杀尽,只是不可逞强。”

    皇帝眼前的这个人,今年已经五十四岁了,本该子孙满堂的年纪却要担起国家的责任。自古君臣就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极端的说,有些水火不容,有些生死相随,而他大概属于后者。

    那天,杨嗣昌饱尽沧桑的眼睛里蓄满了泪水,对崇祯说:“士为知己者死,陛下于臣恩重,是知遇之恩亦是知己之恩,陛下明白臣心中抱负,您的江山,我势必要守的。只是朝臣各怀心思,陛下于这皇位之上,也要多个心眼,保重龙体。陛下就送到这吧,剩下的路,我自己走。”说完,他便跨上了战马,往他生命的终点走去。

    崇祯看着这个人的背影,他知道,回不来了,这便是最后一面。

    杨嗣昌一到襄阳便开始了剿贼行动,会师十万,分扼冲要,全力围剿张献忠和李自成。左良玉得到重新任用,也打足了精神准备杀敌,军心稳定,形势大好。

    在杨嗣昌的兵马到来之后,张献忠便逃了,毕竟是民兵组成的军队,纪律涣散,乌合之众而已。杨大人命令左良玉前去追踪,当时已经听闻左良玉在四川截住了张献忠,只是十几天过去了,都没有传来战胜的消息,皇帝的担忧变成了现实......

    敌人,左良玉确实追了也杀了。

    那天,左良玉带领兵马到达四川,就在要追上张献忠的时候,张献忠在手下的掩护之下偷偷潜入了左良玉的帐房。

    开门见山:“将军,近来可好?这一战,想必升官发财指日可待了。”张献忠随意散漫地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拿起桌上刚刚沏好地茶自顾自地喝了起来。

    “哼,胆子够大的,竟然跑到敌营里来了,知不知道,我一句话,你命就没了。”左良玉说着,脸上全无笑意,他打心底里看不起眼前这个流贼头子,一个混混罢了,有什么资格在他面前如此放肆。

    张献忠看着眼前这个人,他知道如今不是讲条件的好时候,可是也只能如此,“他看不起我,我也看不起他,我至少比他活得坦荡。”张献忠心里这么想着,嘴上却说:“这些年来,将军节节高升,不就是因为我吗?你追我一次,放我一次,我便把军中的兵放给你杀,让你拿军功,怎么?合作不愉快吗?如今就要把我杀了?还是因为上次我让你万军丛中逃生,惹得皇帝猜忌,差点丢官,你就把责任怪在了我的头上?可将军不要忘了,这一出‘养寇自保’的好戏,当初我可没逼着你陪我演,现在我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我死了,对你,没好处。”最后三个字,张献忠特意放慢了语速,一字一字地从嘴里蹦出来,他就想看看左良玉地反应,果然,这局他赌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