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乐文学>历史穿越>绞明 > 第8章 程门立雪
    ().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住在海边的人会好奇大海里有什么,大海对面有什么,乡下人会好奇城里是什么样子的,山里人则是好奇外界是什么样子的。

    青山寨距离外界比较远,每一次出山都要走好几天的路,青山寨会定期组织人手带上山货到外界换取一些山里没有的东西,因为没有户籍,青山寨的人们无法(不敢)进城,只能和山外面的农户进行交易。

    孩子们的好奇心是最重的,他们比成年人更想要到外界去,看看山外面是什么样子的,即便长辈们将外界描述成“人吃人”的世界,也没有挡住孩子们的好奇心。

    等到孩子长大了,了解的事情多了,甚至亲自到大山外面的世界看几眼,好奇心才会渐渐降下来,将更多的心思放到养家糊口上。

    自从方南醒来的这些天来,通过方南对现代世界的描述,孩子们对现代世界充满向往,现代世界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新奇而又美好的世界,他们多么希望生活在那个世界中。

    只可惜连方南都无法再次去往那个美好的世界,更不要说其他人,在方南的一番话语中,

    方南让自己的学生们从对现代世界的向往,变成对山外面世界向往,让他们知道只要读书识字才能够在山外面世界过上好生活。

    虽然这其中带着一些欺骗,但是方南让学生们明白为何要读书识字,只有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读书,才能够用心去读书,这种情况下,学生们的效率会大大增加。

    在方南的一番话语下,胡小丫和其他四十二个学生的目光变得炽烈,那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学生们已经明白为何要读书识字,接下来方南要让学生们明白另一个道理——尊师重道。

    从学生们在座位上坐好后,方南老师课堂就正式开课了,不过在方南与学生们的沟通中,学生们对方南的称呼有好几种,“阿南”、“阿弟”、“方南”等等,这些都是同辈人的称呼。

    现在方南和胡小丫是老师,其他人是学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的地位与父亲等同。

    有一点需要注意,古代的老师和现代的老师是不同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中的“师”更多的还是指师父,学生或者弟子能够继承师父的衣钵,这个时候师父对待学生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学生也要像对待父亲一般对待师父。

    方南对自己的老师身份认定介于古代和现代之间,方南没有打算让自己老师身份上升到父亲这个高度,但也要上升到长辈高度,而不能继续作为学生们的同辈人。

    于是方南给自己的学生们讲了正式开课后的第一个故事:程门立雪。

    听到方南要讲故事,学生们一个个都安静下来,视线都放到方南身上,他们现在已经激起读书识字的兴趣,不过听故事的爱好依旧在。

    “几百年前有个名人,叫杨时,杨时很厉害,小时候聪明伶俐,人称神童,年纪轻轻便闯出一番大名声,甚至考上进士,等到杨时四十多岁的时候,在天下读书人中已经有较高的声望。

    有一天,杨时和学友游酢,因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得正确答案,就一起去老师程颐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他们行至半途,就下起雪来了,赶到程颐家时,适逢程颐坐在火炉旁闭目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地立在门外等候,过了良久,程颐醒来,从窗口发现了站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他们浑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

    一个两百多字的故事,方南讲了好几分钟,期间还要为学生们解释“进士”、“神童”、“雪”等名词。

    就比如“雪”,广东这地方属于东亚季风区,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可能十年时间都见不到一场雪,在方南今世十二年的记忆中,只有某一年青山寨所在的地方遇到一场雨夹雪的天气,雪花刚落到地上便化了,可以说方南的学生们对“雪景”没有多少概念。

    方南讲完“程门立雪”的故事,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想到方南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更多的学生在探讨“下雪”,他们很想看看“雪景”是什么样子的。

    方南的目的还没有达到,继续“讲课”,将“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两句话依次为学生们讲解,这时候,教室里明白方南讲“程门立雪”这个故事用意的学生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