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乐文学>竞技网游>电影巨匠 > 408 零个差评
    “纽约时报”不仅刊登了哈维尔的评论,而且还将资深影评人约书亚罗斯考夫的影评刊登了出来。

    “这也许是盗火线以来最令人热血沸腾的对手戏电影了,几乎整部电影都由克鲁斯和施特雷洛贯穿起来,而两个人的相互作用迸发出了难以置信的化学反应。

    克鲁斯饰演了一名冷酷杀手,漠然、残忍、血腥、睿智、果断而超然,彷佛是社会所有的负面情绪凝聚到了一起之后形成的人物,但伴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却亲眼感受到这个角色一点一点出现裂痕,随后挣扎、爆发、对峙,直到陷入沉寂。

    克鲁斯不仅仅将这个角色饰演的真实可信,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将角色情绪的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台词都可以感受到角色的深度,欲语还休却又余韵深远,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不由自主跟随着角色的变化而感受着惊涛骇浪的跌宕起伏;可是在电影结束之后,却又忍不住陷入深深的反思:这名杀手是恶魔吗是,但到底是谁铸就了这名恶魔,是他自己选择的,还是社会造就的,亦或者是人性使然。

    在电影的最后一幕,克鲁斯紧绷的肩膀线条缓缓松懈了下来,那沉静如水的眼睛里可以清晰地看到解脱的情绪在逐渐消散,各种错杂的情感都因为过去的疲惫而染上了一层灰色,最终释然地沉淀了下来。刹那间迸发出来的深刻和细腻,让整部电影的核心思想得到了升华。

    我们曾经见到过克鲁斯精彩的演出,比如生于七月四日,比如木兰花,但克鲁斯始终是克鲁斯,他身上背负着正义形象的偶像包袱让所有的表演都带上了一层闪亮光辉,做作而僵硬,限制在了一个形式化的框架中。即使是突破,彷佛也是为了突破而突破,那层窗户纸却从未被捅破。

    可是这一次却不同,出现在屏幕上的克鲁斯不仅仅是染上了白发,不仅仅是沉淀了沧桑,更是从灵魂深处都完成了脱胎换骨。恍然之间,我们会忘记这个人是汤姆克鲁斯,甚至忘记这个人是一名演员,他仅仅只一个游走在城市黑暗里的职业杀手。

    这不仅是克鲁斯职业生涯的最佳演出,甚至可以说是今年大屏幕上最值得称赞的表演之一。

    与克鲁斯长达二十年的演员职业生涯相对应的是,这是施特雷洛的第一部大屏幕作品,而他的演出却让我想起了爱德华诺顿edardnorton出现在一级恐惧的演出那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部作品,灵性十足,爆发力的背后却又不失角色的触感,精准到位的表情细节让角色脱颖而出。

    施特雷洛饰演了一名出租车司机,平庸的司机,在他身上几乎找不出任何特点,即使是清洁强迫症,在电影里展现出来的篇幅也十分有限,更谈不上对角色的支持了,这就是一个无比普通的角色彷佛是现实生活里随便一抓就可以看到的陌生人。但恰恰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观影结束之后,我们脑海里却可以浮现出一个鲜明的形象:怀抱梦想,却裹足不前;正义感充沛,却胆小怕事;聪颖睿智,却缺乏胆识;重视情谊,却忽略自己。

    这就是表演的力量

    难以想象,施特雷洛是一名新人演员,在整部电影里,收放自如、内敛深沉、恰到好处的表演在不动声色之间就将角色勾勒了出来,隐藏在眼镜背后的眼睛更是将语言所没有触及到的情绪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似乎仅仅只需要一个静止画面,故事就源源不断地进入观众脑海里。

    更加难以置信的是,我们轻易地就忽略了施特雷洛出众的外型条件,坚定不移地相信:这就是会在我们生活之中出现的出租车司机。

    翻开施特雷洛的履历表,我们曾经见识过他在上帝之城里展现出来的凌厉和胆魄,我们也曾经见识过他在后天里展现出来的气势和控制,但那都是作为导演即使作为导演,借刀杀人也仅仅只是他的第三部作品而已,更不要说作为演员了。但这位天才却用一鸣惊人的方式,闪亮登场,惊艳了所有人

    借刀杀人这部作品就是克鲁斯与施特雷洛的舞台,两个人之间从压制到平衡再到反压制,从对弈到交谈再到对峙,每一场戏都令人瞠目结舌,恍然之间,居然让我想起了盗火线里阿尔帕西诺与罗伯特德尼罗的对戏。

    为克鲁斯致敬,也为施特雷洛喝彩。

    精彩精彩精彩”

    约书亚的影评不仅仅是给予了九十五分的最高分,而且还将两位演员送上了无与伦比的赞美之词,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对这部电影的喜爱。

    作为全美影响力最强大的报纸,“纽约时报”以约书亚和哈维尔的两篇评论,确立了“借刀杀人”的赞誉基调,而作为对比的是他们没有撰写“十二罗汉”的影评。而美国影响力仅次于“纽约时报”的“华尔街日报”也以九十分做出了应和,毋庸置疑地将这部作品在东海岸的强大影响力推向了巅峰。

    事实上,即使在全美范围之内,“借刀杀人”也在享受着零差评的赞誉狂潮。

    在西海岸的媒体之中,“西雅图邮报”评论到,“与96年的搭车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内涵深度却略显不及。”六十分。

    “电影威胁”,“克鲁斯和施特雷洛的表演的确令人眼前一亮,法斯宾德、鲁法洛、巴登、贝金赛尔等配角也有不俗表现;但整体而言,施特雷洛作为导演,似乎很满足于卖弄技巧,快速的飙车、凉爽的街道、迷幻的灯光、凌厉的剪辑,还有看似深入挖掘却难言深刻的主题。这就像是一个属于施特雷洛的电子游戏。”六十三分。

    “奥斯汀纪事报”,“如果你把所有问题归结到心理学上带出电影的本质,那么就是文森特太过纠缠、太过墨迹从本质上来说,不是一个真正的硬汉。这也折射到了整部电影之中,缺乏暴力迸发的狠绝和瞬间。”六十分。

    这些评论都和“名利场”一样,标榜着自己是中立评论,而不是负面评论,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东海岸媒体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