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塔是在距离护林站大约四十公里处的深山老林里,或许是因为刚刚态度恶劣的缘故,车子重新上路之后,宁雪峰不再像之前那样有一搭没一搭的答话,甚至还主动的告诉他们瞭望塔的事。
他们现在前去的瞭望塔是156号瞭望塔,在塔上守望的是一对四十多岁的夫妻,他们夫妻俩在塔上工作了十几年,十几年来一直坚守在瞭望塔,一呆就是好几个月。
他还说大兴安岭上一共有三百余座瞭望塔,塔上有专人用望远镜负责瞭望火情,一座塔覆盖范围接近10里地,三百余座高塔几乎可以辐射所有的森林区域。
森林野外大火的起火原因,主要分为人为纵火与天灾起火两种。
人为纵火又分为吸烟失火与野外生火,我国为了杜绝人为因素引起火灾的可能,曾设立了严格的规定,不许任何人在森林范围内使用明火,一旦发现将进行严厉的处罚。但相比之下,天灾失火就无法得到及时的预防,其本身具有偶然性与突发性,尤其是雷电引起的火灾,对森林的毁灭性极大。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森林,森林防护瞭望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更要努力度过三个关口。
首先作为一名森林防护员,最要忍受的就是无尽的孤独感。众所周知,百里森林渺无人烟,森林防护员们终日生活在高塔之中,自然要与黑夜和野兽为伴,但神圣的使命告诫他们,既不能害怕也不能玩忽职守,因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国家林木资源的安全。
第二关就是技术关,合格的森林防护员需要有过硬的职业素养,能在关键时刻正确应对突发事故。一场雷雨过后,森林防护员要及时上塔观察雷击起火点,在发现火情之后,迅速用望远镜、罗盘等工具进行准确定位,及时联系消防队前来灭火,做到及时防灾,准确救灾,不给火情任何蔓延的机会。
第三关是安全关,森林树木覆盖面积大,植物蒸腾作用大,致使森林上方水气含率高,因此会造成森林地区降雨频率高。
降雨伴随着雷电会对森林防护员造成人身损害,尤其是因为瞭望塔本身为金属制造,导电性非常强,致使其成为一个简单的通路。如果有人员在下雨时身居瞭望塔内,极有可能会遭到雷击,轻则晕厥,重则危及生命。
所以,在雷雨天及时离开瞭望塔,并在雷雨过后登上塔顶四处瞭望,是一位合格森林防护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毕竟在保护森林安全的前提下,也需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
宁雪峰还告诉他们,这时是夏季,没有下雪,到了大雪覆盖的季节,这段通往深山的路被大雪覆盖之时,车子更难行走,所以瞭望塔上的瞭望员还要储备更充足的食物才行,腊肠、腊肉、米面,土豆、萝卜、洋葱、卷心菜等容易储存的食物,成了他们日常粮食,单调又不可避免。
车子到达瞭望塔的时候已经九点多了,四十多公里的路程没下雪都开了三小时的车,可见路程的难行。
156瞭望塔驻守的是一对平凡的夫妻,刘良和唐玉玲是很典型淳朴热情的人,远远的看到车子过来时,刘良在塔上值守瞭望塔,唐玉玲则迎接了出来。
夫妻俩和宁雪峰本就相熟,看到一起从车里出来是苏文东等人有点诧异,但听到是电视台的采访组时,立刻热情的接待他们。
瞭望塔约有三十米高,直耸入青天,塔顶上是一间四平方米的瞭望台,刘良此时就在塔上坚守岗位,观测森林火情。
塔下搭建了一间简单的小屋,是他们夫妻两人日常居住的地方,简单、单调,条件艰苦。
艰苦的生活条件,寂寞的守林生活,环顾四周,只有白云、蓝天、森林、动物相伴,唐玉玲夫妇俩在接受苏文东的采访时,脸上是带着笑的,一点都没有为这艰苦寂寞的守林生活有一丝怨气和不满,或者他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寂寞的生活。
唐玉玲说:“我已经把这儿当成了家,回到塔房,就像回到了家一样。”
丈夫在搭上观测森林火情时,她自找乐趣,看书、听收音机,排遣心中的寂寞,这些年,听坏了收音机就有20多个。
远离人群,寂寞来自内心,而外部便来自野生动物的威胁,生活上最难的是水和蔬菜的匮乏,水源需要到四五公里之外的地方去背,在山上青菜无法储备,一年中的七个月夫妇过着与青菜无关的日子,她说最想念西红柿的味道。
而饮用水则需人力到四五公里之外的河流里背水,夫妻俩刘良一次能背35斤左右的水,唐玉玲能背15斤左右,而且只能单人行动,因为必需要要有人守在塔上,而这些水仅够夫妻俩一天的生活用水,洗衣、擦地都是用储存的雨水和融化的雪水,甚至他们早上洗脸的水,要留到晚上洗脚所用。
在取水的过程也是有危险的,有时会在半路上碰到熊,会被野猪追赶,还有猞猁虎视眈眈着,甚至被蛇咬等等的风险。
夫妻俩相伴,瞭望、汇报、记录,几乎与世隔绝,在瞭望塔的日子虽说少了孤寂,除了还有野兽的侵袭常常困扰着二人,他们最想的还是家里的父母和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