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参加乡试
邵宇星想要进入江南省贡院去应考乡试,需要过三道门,每道门都有人仔细地搜身,因而也算是需要过“三关”。
与之前的考试都由衙役这样的“小吏”来搜身不同,现下能来参加乡试的都已经有“秀才”的功名了,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政治资格,因此小吏们这些身处“贱籍”的人已经不能再如此冒犯他们了。
在乡试以及更高水平的会试,甚至之后的殿试之中,负责搜检物品的人自然是换成了身份更高的武官来进行,但是搜检的程序还是一样的,甚至会更加的严格。
第一道门唤作大门,乃是进入江南省贡院那一道门。现在还未打开大门,所有的考生们都吵吵嚷嚷的站在贡院门外的大广场内,有人不断地在指挥大家排队。
这些人里面领头的都是江南省巡抚选出来的监考官,主要是从本省具有进士功名的知府、知县里面选□□的。对于有些小省,要么可以减少监考官的人数,要么就可以放宽监考官的水平,允许部分仅拥有举人资格但是表现较好的知县、知府等也能参加乡试的监考工作,成为监考官。
他们这部分人与朝廷选出来的主考、副主考和他们带来的考房官员们属于两个体系,互相之间不受辖制,分别进行自己的工作,与之前院试时候每一府的府君在省学政的主持下进行监考工作是不一样的。
同时为了严肃考试纪律、杜绝作弊,大周朝廷还要求所有的考官和监考官都不能有亲属参加本届的考试,否则会丧失主考或者是监考的资格。
若是在考试之后才被查出来或者被人举报的话,参考的有亲属关系的考生功名作废,考官或者监考官的业绩考核会被列为“劣等”,或者会受到吏部的处分,处罚非常的严重,因此几乎没人会冒这个风险。
关键是这件事太不划算了,风险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啊!若你只是一个小小的考官或者是监考官,所办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根本没有办法左右其中某一个考生中与不中。
就这么,你还要隐瞒这件事硬要去做考官,你是想你家参考的亲戚欢迎你帮忙,还是恨你带累了人家的成绩呢?
毕竟人家是真材实料考出来的秀才,没有你在哪儿瞎搞说不得还靠自己考中了举人呢?
在进门前,所有参考的考生们都按照自己的户籍所在县排成一列列的队伍,唤作“起”,每起均有一两百人。邵宇星所在的淮南府、淮南县因为是省城所在地,所以在第一起。
他们一站好之后,他们面前便被竖起了一个灯笼,灯笼上面还写了“第一起”。之后旁边的第二起上也竖起了灯笼,写了“第二起”。
邵宇星简单数了数广场上的灯笼,发现今年乡试江南省竖起了四十九个灯笼。
很快,进门的时辰便到了,邵宇星跟着第一起的人首先进入了贡院的第一道大门。在进门处搜检的时候,主要是搜检他们随身携带的考篮以及其中所携带的物品。
乡试的时候需要一直待在贡院里面不出来,而有些考生不是很习惯贡院提供的吃食,因此一般而言主考方除了提供简单的饭食和汤之外,还会允许考生带一些自带的干粮和简单的厨具进行加热,考棚里面也有清水供大家使用。
因而邵宇星也带了一些干的面饼作为吃食。只不过可不敢带内里包馅的,一来避免隔几天饼坏了,二来则少了一些作弊的嫌疑以及减少一些自己吃饭时候的恶心感。
因为在搜检物品的时候,遇到所有的食物搜检的武官们都是要将其细细掰开检验一下面饼或者干粮之中是否夹带有纸条的。邵宇星的面饼被搜检过以后就变成了面片,正好放在他随身携带的小锅里,这几日里可以让他放水熬点儿热热的面疙瘩吃。
进入贡院大门之后,后面还有一道门,内里放了好几个屏风作为隔断,考生们也是一溜一溜的地排队过去检查身体。这次就是认真地检查考生的身体以及衣物了。
幸而现在是秋季,天气还不算太冷,再加上这些考生们地处江南,气候也好,因此大家脱衣检查也不算什么太毁身体的大事儿。
但是对于更北边一些的考生,尤其是辽东省那边的考生来说,这么迎着风脱衣服检查一番,可是会让很多考生都生病感冒的,因此考生若是身处辽东,必得有一副铁打的身体才有可能会考出好成绩。
第二关也过了之后,考生们便会在第三道门前排队了,这道门检查的是考生的身份以及户籍。需要考生将之前就写好的文书带好,然后各个县礼房的小吏们带着各个县的户籍在那里当场核对。
因为每个县的秀才都是有数的,这些小吏们对秀才公都是熟识的,因此这一关过得极快,基本上看到脸小吏们就能把人认出来了,而不必再去翻那些繁复的名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