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在座诸臣心中有这样的疑问,实在是当世诸葛亮还未有战功在身。
在诸葛亮过去辅佐刘备的时日中,诸葛亮是带过兵的。
只是那几次带兵,诸葛亮更多的是充当类似监军的职责,独立统领大军指挥作战的经历,目前诸葛亮还未有过。
诚然汉代对丞相的要求极高,文武双全是最基本的配置。
可人对未知的事情,总是会抱有疑虑的。
对于殿内的诸大臣来说,诸葛亮南征一事的成败,便是一件充满了未知的事。
于是乎诸大臣心中的疑虑,就不可抑制的在心中弥漫着。
丞相南征,成功了自不必说,可要是失败了呢?
大汉可能顷刻间就会面临倾覆的局面。
这样的局面,殿内的每一位大臣都不愿看到。
历史上诸葛亮南征之时,可能朝廷上也有出现这样的疑虑,但今世的情势与历史大不相同。
历史上南征时季汉的名将要么去世,要么还未完全成长起来,故而最后也只能没办法选择让诸葛亮挂帅。
但现在大汉的情势是,尽管近年来许多名将相继去世,但依然还有着糜旸与张飞这两位在。
相比于诸葛亮,殿内的大臣大多更愿意相信战功赫赫的糜旸与张飞。
于是乎就在诸葛亮在刘禅面前自请南征后,就有一部分大臣出身劝阻诸葛亮。
在一部分大臣的带领之下,越来越多的大臣也加入劝阻诸葛亮的行列中。
他们不是不尊重诸葛亮,他们有劝阻的举动,也是一心一意为大汉考虑。
而刘禅在看到有许多大臣出来劝阻诸葛亮后,他本来就在动摇的内心,愈发的六神无主起来。
刘禅可能没有诸多大臣的深思熟虑,但他却是个听话的孩子。
旁人不知道刘备近来为何不主持朝政,他难道还能不知道吗?
在之前刘备打算让刘禅监国之后,他曾特地私下里召见过一次刘禅。
在那次召见中,刘备并没有传授刘禅什么治国的道理,他只是对刘禅叮嘱道:
“丞相辅政期间,以父事之。
做好这一点,你便无忧。”